关于防控霍乱、菌痢、登革热及
食物中毒等疾病的宣传资料
据卫生部门统计,近段时间,我国各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手足口病疫情上升,局部地区时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暴发;我省局部地区也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疫情,个别学校发生了食物中毒事件。
为加强我校秋季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及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就如何防控这些疾病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身体健康!
本期内容及关于“红眼病”的防治知识可上校园网或总务处网页浏览。
学院医务室宣
二○一○年十月二十一日
霍 乱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无痛性泻吐、米泔样大便、严重脱水、肌肉痛性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为特征,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脱水甚至死亡。本病病发高峰期在夏季。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无明显前驱症状。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①泻吐期。多以突然腹泻开始,继而呕吐。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呕吐,多不伴有恶心,其内容物与大便性状相似。②脱水虚脱期。严重者眼窝深陷,声音嘶哑,皮肤干燥皱缩,弹性消失,腹下陷呈舟状,唇舌干燥,口渴欲饮,四肢冰凉,体温常降至正常以下,肌肉痉挛或抽搐。③恢复期。少数患者(以儿童多见)此时体温可升至38~39℃,一般持续1~3天后自行消退,病程平均3~7天。
流行:①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②传播途径。通过饮用未煮熟的水,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产品),生熟食品通过共用同一砧板、餐具等引起交叉污染,接触霍乱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进食通过苍蝇污染的食物等传播。③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胃酸缺乏者。
预防:主要是“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控制:①管理传染源:及时发现、隔离病人,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霍乱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轻型还是带菌者,均应隔离治疗。对接触者需留观5天。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管理好水源、饮食,处理好粪便,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③保护易感人群: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表现:①急性菌痢: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里急后重、
排粘液脓血便;全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明显。②慢性菌痢:有持续轻重不等的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的痢疾症状,病程超过两个月。
流行:①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带菌者有三种类型,即恢复期带菌者、慢性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后者是菌痢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炊事员和保育员中的带菌者,危险性更大。②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③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可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在疫区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凉拌菜,剩饭菜要彻底加热后吃;做到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最好不要参加大型聚餐活动;患病后要及时就医。
控制:急性病人应隔离治疗,对炊管人员、饮食品制售人员、水源管理人员等重点行业中的粪便培养阳性者应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对暴发疫情中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观察。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潜伏期5~8日。①发热。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日,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②全身中毒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骨髓、关节疼痛尤为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③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④出血。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⑤其他。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谷丙转氨酶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
流行:①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②传播媒介为伊蚊;③在新疫区人群普遍易感。
预防: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患者发病最初5天应防止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因进食含有毒素的食物所致的以腹痛、呕泻等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类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绝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肉类、鱼类、奶类和蛋类等)和植物性食品(如剩饭、豆制品等)。食用有毒动植物也可引起中毒。
预防:①注意食品卫生,低温存放食物;②进食前严格消毒、彻底加热;③不进食有毒的、变质的动植物和经化学物品污染过的食品。
一旦发现食物中毒病人应立即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并及时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