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团委首页 >> 党团要闻 >> 正文

重磅!广东科学家攻破世界性难题!“奇迹”新技术将颠覆器官移植历史!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7-08-11 22:30:59

导读


器官移植是二十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素有“医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之称,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医学实力的重要指标。


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人体肝移植术。这项堪称“奇迹”的器官移植新技术,打破了国际上器官移植传统理念,将推动我国成为器官移植这项医学尖端技术的领跑者,有望为生命科学相关学科提供崭新的科学研究平台,产生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家破解世界性难题

器官移植将进入2.0时代


视频:全球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技术


视频:著名器官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发来祝贺


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捐献的器官要经过“灌注、低温保存、再灌注”的过程,才能移植到受捐患者的体内,这已经成为“医学常识”,也被写入医学生的教科书。


然而,近日,中国器官移植医生另辟蹊径。7月23日在为一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时,创造了“不中断血流”的新纪录,并于8月8日成功开展了第二例同类手术。


这一创新成功破解了器官移植的世界性难题,有望改写世界器官移植事业的历史,推动我国成为器官移植这项医学尖端技术的领跑者。


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人体肝移植术的发明者,正是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何晓顺教授。他指出,采用这项移植新技术,捐献的器官不需要灌洗,也不需要放在冷藏箱保存,让捐献者转赠的“生命礼物”少受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器官的功能,使器官以更“鲜活”的状态在受捐患者的体内立即“工作”,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器官移植的常见并发症。



传统“灌注冷藏”,器官功能受损不可避免


传统器官移植技术包括“三部曲”,也就是器官获取、保存及植入等环节。


何晓顺教授与团队在手术中


简单来说,器官从捐献者体内摘除过程中,先用器官保存液进行灌洗、降温。随即被放入0—4摄氏度的器官保存液中保存,再植入移植受体的腹腔。


在这个过程中,器官一旦离开捐献者体内,便处于“无血流供应”状态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导致肝功能受损。这正是影响移植疗效乃至导致移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供肝的质量和保存的时间长短,是保证换肝成败的关键因素。”何晓顺说。



新技术的奇迹,血一直是热的!


尽管科学家进行了几十年的努力,器官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这一核心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成为器官移植发展的“技术天花板”。


▲手术进行中


何晓顺团队研发的这种“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可在手术前模拟人体的机制,替代人体的供血机制,从而实现平稳过渡。在这个过程中,肝脏里的“血一直是热的”。



术后,器官功能明显优于传统手术


2017年7月23日,中山一院何晓顺团队成功地实现了全球首例“血流不中断”人体肝移植术,将肝脏以“最鲜活”的状态移植给了患者。手术过程比常规肝移植更平顺,术后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肝移植手术。


手术成功后,团队合影


此项重大技术突破的第一位受益者、患者王先生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就在前几天,8月8日,该团队成功开展了第二例同类手术。



新技术还可用于心、肺、肾等的移植上


该项技术突破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


中山一院器官移植团队自主研发的“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实验图片)


该设备的问世,是医学研究史上首次实现器官在“离体状态”下长时间保持功能与活力。


“不中断血流”器官移植理念的成功实践,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器官移植一直沿用的技术的先天缺陷这项新技术还可延伸至心、肺、肾等的移植上,有望重构半个世纪以来器官移植理论与技术体系。器官移植学科可望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CopyRight ©2004-2016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设计与维护:团委
    文明北校区:茂名市文明北路232号大院(邮编:525000)
    水东湾新城校区:茂名市电白区沙院镇海城路五路1号(邮编:525027)
    联系电话:0668-2920156 联系邮箱:maozhiyuantuanwei@126.com

团委公众微信号
茂职院招生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