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器官移植是二十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素有“医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之称,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医学实力的重要指标。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人体肝移植术。这项堪称“奇迹”的器官移植新技术,打破了国际上器官移植传统理念,将推动我国成为器官移植这项医学尖端技术的领跑者,有望为生命科学相关学科提供崭新的科学研究平台,产生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视频:全球首例无缺血肝移植技术
▲视频:著名器官移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发来祝贺
器官移植技术问世63年以来,捐献的器官要经过“灌注、低温保存、再灌注”的过程,才能移植到受捐患者的体内,这已经成为“医学常识”,也被写入医学生的教科书。
然而,近日,中国器官移植医生另辟蹊径。7月23日在为一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时,创造了“不中断血流”的新纪录,并于8月8日成功开展了第二例同类手术。
这一创新成功破解了器官移植的世界性难题,有望改写世界器官移植事业的历史,推动我国成为器官移植这项医学尖端技术的领跑者。
全球首例“不中断血流”人体肝移植术的发明者,正是我国著名器官移植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科学术带头人何晓顺教授。他指出,采用这项移植新技术,捐献的器官不需要灌洗,也不需要放在冷藏箱保存,让捐献者转赠的“生命礼物”少受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器官的功能,使器官以更“鲜活”的状态在受捐患者的体内立即“工作”,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器官移植的常见并发症。
传统器官移植技术包括“三部曲”,也就是器官获取、保存及植入等环节。

▲何晓顺教授与团队在手术中
简单来说,器官从捐献者体内摘除过程中,先用器官保存液进行灌洗、降温。随即被放入0—4摄氏度的器官保存液中保存,再植入移植受体的腹腔。
在这个过程中,器官一旦离开捐献者体内,便处于“无血流供应”状态从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导致肝功能受损。这正是影响移植疗效乃至导致移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供肝的质量和保存的时间长短,是保证换肝成败的关键因素。”何晓顺说。
尽管科学家进行了几十年的努力,器官移植过程中的缺血损伤这一核心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成为器官移植发展的“技术天花板”。


▲手术进行中
何晓顺团队研发的这种“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可在手术前模拟人体的机制,替代人体的供血机制,从而实现平稳过渡。在这个过程中,肝脏里的“血一直是热的”。
2017年7月23日,中山一院何晓顺团队成功地实现了全球首例“血流不中断”人体肝移植术,将肝脏以“最鲜活”的状态移植给了患者。手术过程比常规肝移植更平顺,术后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传统肝移植手术。

▲手术成功后,团队合影

▲此项重大技术突破的第一位受益者、患者王先生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就在前几天,8月8日,该团队成功开展了第二例同类手术。
该项技术突破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



▲中山一院器官移植团队自主研发的“多器官功能修复系统”(实验图片)
该设备的问世,是医学研究史上首次实现器官在“离体状态”下长时间保持功能与活力。
“不中断血流”器官移植理念的成功实践,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器官移植一直沿用的技术的先天缺陷。这项新技术还可延伸至心、肺、肾等的移植上,有望重构半个世纪以来器官移植理论与技术体系。器官移植学科可望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