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到来之前,福建某理工类院校大二学生陈海森就盘算着“趁着假期去打打工,为以后出门旅游攒点钱”。他通过一个QQ群找了一个到苏州兼职的机会。
7月7日,陈海森在一个QQ兼职信息群看到一则招聘信息:寻找暑期愿意到“国内著名科技公司”在苏州的配件加工厂从事产品组合、包装、检验等简单工作的大学生。薪酬按照实际工作量结算,一个月大致为2500~3500元,包住宿和一顿午餐。只要做满一个月,即可报销来回车费。
“报酬合理,工作看起来也不会很辛苦,还能报销路费,挺划算。”陈海森心动了。
由于大一曾在该群找到一份兼职并拿到报酬,陈海森并未多想,就加了信息发布者为QQ好友。对方向他提供了一名吴姓男子的联系方式,称这是带队的中介人员。
在电话里,吴姓男子与陈海森约定,7月12日到达苏州火车站,乘坐由他们组织的班车到苏州工业园区,经过简单面试和体检即可上班。
“他在电话挂断前还特意提醒我说记得保存好车票,方便后期报销,我觉得挺正规的,也没多问其他的。”陈海森回忆,自己求职心切,竟然忘了要求验证对方的真实身份,也没有问清签合同等具体细节。
7月12日,陈海森如期抵达苏州火车站。他发现,十几名来自福建不同地市的大学生也选择到这里兼职。
前往工业园的大巴上,一名自称也是中介的男子要求十几名大学生每人先交200元保证金,理由是带这么多人进工厂有风险,万一有人不打招呼跑掉,工厂会向他索赔。不过他承诺:“这些钱等到正式入职了就会发还。”
有学生提出要先看劳动合同再交钱,该男子不情愿地从包里拿出一份合同。但还没等陈海森等人看清具体内容,他就急匆匆收起来,称“很快就要到工厂了,你们先把钱给我,不然进不去,合同等进厂就会签订”。
来都来了,还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十几名大学生选择了交钱。但到了工厂后,他们发现,很多情况和之前招聘时所说的并不一致。
首先,这只是一家小工厂,工作岗位与描述的不尽相同,有的岗位还需要上夜班,薪酬待遇与承诺的也有差距。最主要的是,工厂工作人员说,只需要4到5名兼职大学生即可,容纳不下十几个人。
这时,又一名自称中介的男子出现了,表示因为工厂的订单出现了下滑,招聘计划有变。他声称会对此负责,除了退还每个人200元的押金,还会帮在场所有人找到兼职,并建议他们先住到临近的“宿舍”。
不过他也表示,如果有学生选择返程,因为还没满一个月,交通费无法报销。
陈海森等人接受了这一安排。他们收到了200元退款。对方原本承诺他们住在工厂,既然工作都没找到,“宿舍”也换成了小旅馆。
过了两天,这名男子来到小旅馆称,已经找到新的工厂,但需要交300元保证金、200元培训费以及50元工装制服费用。保证金会在他们入厂之后如数返还。
“之前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们会把200元退还给我们,应该还是靠谱的吧。”陈海森当时想,如果他们真要诈骗,早卷钱跑了。于是,他和其他人都交了钱。
但没想到,被带到工业园后,这十几名大学生又遇到了和之前一样的情况:岗位不固定,报酬低,不能承诺所有人都留下。
经过漫长的交涉甚至报警,陈海森等十几名大学生最终要回了各自的550元以及一部分住宿补贴。
设在厦门市公安局的厦门市反诈骗中心一名负责人表示,通过中介寻找假期兼职,不可轻信招聘信息,一定要先弄清用工单位和中介机构的资质,看该中介机构是否具有《职业介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对于要求先交费的,一定提高警惕,交钱时注意索要正规发票,留存证据。应聘成功后,要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
这名负责人强调,如果遇到外地分公司、分厂的高薪招聘,求职者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可以先拨打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的公开电话查询企业信息,切不可轻信中介的口头许诺。
在上海一家服装厂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刘丽婷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正规企业的岗前培训一般都是免费或者带薪的,这会包含在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里,并不会委托中介事先收取。如果要求交这部分费用,就应该提高警惕,避免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