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办学基础能力
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情况
学院经费收入主要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组成。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事业收入主要体现为学杂费收入。2015-2017年期间,学院在校生人数从10094人增至11994人,学院经费收入逐年递增,为确保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学院年生均财政拨款2015年为0.3283万元,2016年为0.2674万元,2017年为1.1796万元。其中2017年生均财政拨款接近12000元/年的水平,实现较大的突破。2015-2017年学院经费收入总体情况见表1,办学经费主要依靠事业收入。
年份
项目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万元) |
3078.20 |
2973.78 |
14148.43 |
社会捐赠经费(万元) |
0 |
0 |
0 |
事业收入(万元) |
6988.88 |
7461.88 |
8804.72 |
其中:学杂费收入(万元) |
6207.10 |
6534.42 |
7856.29 |
其他收入(万元) |
11589.12 |
304.91 |
514.53 |
办学经费收入合计(万元) |
21656.20 |
10740.57 |
23467.68 |
在校生人数(人) |
10094 |
11120 |
11994 |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万元) |
0.3311 |
0.2674 |
1.1796 |
表1 2015-2017年学院经费收入总体情况表
二、教学仪器设备配置
学院不断加强硬件建设,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持续增强。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15年为3050.94万元,2016年为4073.73万元,2017年增至4947.02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由2015年的3022.53元/生提升至2017年的4448.74元/生,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较好满足了教学实习实训需要。
三、校舍及信息化教学条件
(一)校舍建设情况
学院现有南校区、北校区、人民南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669200m2,校舍总建筑面积195588.30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7.59m2。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和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05818.30m2,生活用房(含学生宿舍、学生食堂)88568.99m2,生均教学及教辅、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到9.52m2。
(二)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院网络出口总带宽400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宽带1000Mbps,网络信息点数为8300个,上网课程数330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为90GB。搭建实训网络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库,基本实现了实践教学资源网络化。学院现有电子专业期刊19142种,电子图书资源量2929GB,电子资源(本地+包库)29981.3GB,教学资源总量19142GB;现有计算机终端2292台。
学院在行政办公管理、教务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学生管理、顶岗实习管理、教学资源库系统、网络课程及教学系统、校园门户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系统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无线网络实现部分覆盖;校园网一卡通可实现在校内就餐、校内购物、上机上网和住宿管理。
第二部分 “双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结构
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693人,专任教师54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80人,中级职称189人,博士1人,硕士158人,生师比为21.97。
二、师资培养
(一)实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以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实施系列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现有“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5人,3名培养对象通过副教授职称评审。化学工程系张榕欣副教授获“茂名市名教师”荣誉称号。
(二)加强教师专业技术技能培训
学校通过支持教师国内外访学、在职攻读学位、课程进修、教师岗前培训和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等开展教师培训,本学年度累计投入教师培训经费117.26万元,培训教师达192人次。其中,1人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8人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1人为访问学者,23人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一帮一”、师徒制等方式,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多渠道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双师”教师配备
学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市级、省级及国家级培训项目,鼓励教师考取行业特许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等;坚持每年鼓励和派出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为期1个月到半年不等的实践煅炼,多举措实施学院强师工程,学院“双师”素质教师从2015年的111人增至12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1.21%。
第三部分 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通过调整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胆探索符合“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四位一体的各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效果。学院近四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分别为81%、85%、88%、89%)整体呈上升趋势,近三届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分别为86%、87%、89%)均基本持平。学院2016届毕业生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改进需求(44%)较本校2015届(51%)下降较多。同时,本校2016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与任课教师交流频率较高(“每周至少一次”或“每月至少一次”课下交流)的比例(57%)较前两届(2014届、2015届均为55%)有所上升。可见,紧密的师生交流在增强教学培养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校学习体验。
图1 学院近4届毕业生教学满意度变化趋势表
由此表明:学院推行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学生认可,能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后个人能力得以显现。
【案例1】立足专业,创立建筑承包工作室。学院土木工程系2015届毕业生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江楚文同学,2016年3月进入了成致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房建、市政、园林、装修、安装造价咨询类项目,设计、资料辅之。任职期间担任小型工程项目造价组长一职,主要工作内容为:小型项目(房建、市政、园林、装修、安装)的设计图纸绘制、预算编辑、结算资料编辑。2017年2月于广州市增城区跟朋友自主创立了从事市政、园林类的设计、预结算、招投标、施工管理、监理监管等的承包工作室。
【案例2】成立社工服务中心,服务茂名社区群众。鉴于茂名本地缺少专业程度高、运转优良的社会工作机构,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立足专业优势,注册成立茂名市暖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该中心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依托,以开展项目化教学为抓手,以服务茂名社群为目标,打造服务社区品牌。目前已服务群众1000多人次,服务时数500小时以上,参与服务社工学生70多人,该项目在2015年获广东省益苗计划省级重点项目;二是与茂名市义工协会共同举办志愿者助理社会工作师培训班,2017年3月举办第一期培训班,培训学员35名;三是组织社工学生参与茂名市民政局主办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2017年岭南社会工作宣传周”系列大型活动,组织社工学生参与茂名市团委“志愿同行 幸福茂名”志愿者服务项目申报,并成功申报3个项目,获3.5万元经费支持。其中,“太阳花禁毒预防宣传计划”获广东省团委2017年“益苗计划”重点培育项目。
图2 学院成立茂名市暖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案例3】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2017年,学院给予12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每门课程1万元的建设资金,通过课程中心平台扶持各专业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1门课程获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2)积极在全体教师中推广使用蓝墨云班课等移动课堂教学管理平台,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变革,并利用校级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2017年有7名教师获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3)学校通过举办多场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教学诊改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到先进院校交流学习,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教学培训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课程体系建设
学院2016-2017学年开设课程总数837门,其中“纯理论课” (A类)179门,占21.39%;“理论+实践课程”(B类)455门,占54.36%;“纯实践性课程”(C类)244门,约占29.15%。教学计划规定课学时数平均为53,实践性课程学时数平均数为31,实践性课程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为58%。学院各课程设置紧贴行业需求,通过大量调研不断完善和调整课程体系内容,采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开发实训项目等方式,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更加紧贴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案例4】订单培养无缝对接,服务地方国家高新企业。学院与地方国家高新企业—广东茂化建集团组建机、电、仪3个校企合作班,有效对接企业资源和学校资源对接、师资队伍提升和学生专业发展,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特色突现,收到良好效果。一是按企业需求,共同编写教材。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编写《电工培养讲义》、《仪表工培训讲义》校企双编订向培训教材;二是校企共管共教,实施无缝对接。茂化建集团对订单班的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共选派12位具有多年一线经验、能工巧匠的企业专家担任专业教学和实训培养;三是共建共享实训场所,实现资源最大效益化;四是实现一体化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五是引入企业文化与工匠精神培育,构建激励机制。为引导学生尽快融入企业,茂化建集团公司为每个学生配备劳保用品,统一服装上课,按企业模式采用班组管理,每个订单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按班组开展活动,开展技能比拼,注重团队建设,激发团队活力。
图3 学院与地方国家高新企业—广东茂化建集团组建机、电、仪双向定制班实训
【案例5】共建双创中心,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与广州中星信息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校企共同申报的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中星网络技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立项。基地每年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通信技术专业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场地和考试认证机会,为专业教师提供企业锻炼平台。截至2017年12月,1名学生获CCIE认证,3名学生通过CCIE理论考核,12名学生通过CCNP与华为NP认证。2016年12月,学院与广州中星信息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大学生双创服务中心,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良平台。
图4 学院与广州中星信息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双创中心签约仪式
图5 学院与茂名国旅共建营业部开业仪式
三、校内外实践教学及校企合作情况
(一)校内外实践教学
1.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学院通过创新强校工程奖补资金和专项资金等,不断改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学院现有校内实训基地34个,总建筑面积21117.56平方米,设备总值4947.02万元,新增设备总值1067.19万元,设备总数6890台(套)。其中,大型设备数156台(套)。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由2016年的0.07个/生提高到2017年的0.146个/生。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实践环境,执行企业管理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和职业素质养成,熟练学生的岗位技能,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学院现有校外实训基地126个,有住宿条件基地50个,发放学生实习补贴校外实训基地59个。生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时间为1.2天/生。
(二)校企合作情况
1.企业订单学生情况。学院积极探索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的协同育人模式,实现教育与就业有机对接,依托学校重点专业(群),针对企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引导学生提前获得实际工作体验,搭建就业直通车,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2017年学校与147个企业签定产学合作协议,合作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1146人,占顶岗实习学生人数29.9%;合作企业接受毕业生就业人数858人,占毕业生人数的22.39%。
2.合作育人情况。学校与企业按照“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模式,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等,增强学生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共同开展培养计划编制、课程内容完善及实训就业培训等,充分发挥企业用人机制和学校育人机制耦合作用,达到生产与教学一体化;引入企业文化,融合企业的管理理念、生产环境、产业技术、制度文化等内容,实现日常教学与职业塑造的有机结合。目前学校与合作企业开设订单班24个。
【案例6】混合办学,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积极探索混合办学模式,2017年学校与广东永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创办混合所有制的“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永和建筑学院”,推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精准对接、精准育人育人目标的实现。一是共同育人。企业为2015级学生提供50个顶岗实习岗位,以师傅带徒弟形式进行实训指导;二是设立“永和优秀学员奖”,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三是共建实训基地,企业注入20万现金共建实训室,到2018年3月,将再投入180万设备;四是学院为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已对该企业26名员工进行BIM技能培训,效果良好;五是设立“永和建筑学院助学基金会”,已资助土木工程2017级2名贫困学生在校3年学费,今后基金会将为更多学子提供助学机会。学校毕业生获得就业机会,企业招聘到优秀毕业生,实现了校企共赢。
图6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仁源学院”揭牌仪式
图7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永和建筑学院”揭牌仪式
【案例7】推进现代学徒制,服务中小微企业。
学院认真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学实际,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人才支撑。2017年1月,学院开设的奔桥现代学徒班学生顺利抵达广州奔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为期两年半的现代学徒学习。通过“现代学徒制”,校企共同负责培养人才,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共同完成学生(准员工)培养工作,真正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培养模式。
图8 奔桥现代学徒班教学模式
图9 奔桥现代学徒班现场教学
【案例8】开展工学交替,助力大型国企。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与中国石化、万华化学有限公司、华峰能源等知名企业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改革。校内专业教学与校外专业实习实训交替进行。通过“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该专业建立“教学-用人-教学”动态反馈体系,校内教学效果在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中得以体现,用人单位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反馈,提出有关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相关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顶岗实习及就业质量。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精细化工技术专业的70名学生进入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开展工学交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踏实的学习能力,获得企业好评,最终有37名同学签订就业合同。公司赠予我校“校企合作优秀单位”荣誉,捐赠一批教学设备仪器,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构筑良好校企合作关系。
图10 学校获校企合作优秀单位称号
2.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学院2016-2017学年各专业聘请的校外兼职兼课教师人数共75人,授课的课时量达13973学时,学院支付兼职兼课教师课酬34.81万元。
第四部分 学生发展
一、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学院坚持“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引导鼓励学生考取国家统考类或人社部统考类证书,各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均有详尽介绍,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积极性较高,证书与专业相关度较高。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分别为:2015届为55.04%,2016届为57.18%,2017届为52.45%。
年份
指标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获得毕业证的毕业生人数(人) |
2845 |
2877 |
3729 |
获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人) |
534 |
683 |
695 |
获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人) |
1032 |
962 |
1261 |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
55.04 |
57.18 |
52.45 |
表2 2015-2017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表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初次就业率
2015年毕业生就业人数为2772人,就业率为97.43%;2016年毕业生就业人数为2801人,就业率为97.36%;2017年毕业生就业人数为3820人,就业率为99.84%。
(二)毕业生就业去向
2015-2017年间,留在当地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从426人减至381人,占毕业生人数的比重从14.97%降至10.22%;到中小微企业基层服务人数从2436人增至3143人,占毕业生人数的比重从85.62%增至89.47%;到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从292人增至328人,比重略有上升,从10.26%升至9.36%。毕业生就业数据表明:学院毕业生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基层;学院强化与骨干企业的合作工作卓有成效,学院与深圳地铁、宝钢钢铁、蒂森克虏伯电梯有限公司、中石化、富士康C次集团、万豪国际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深入合作,直接推动500强企业就业人数的增长。
年份
就业单位去向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留在当地就业人数(人) |
426 |
374 |
381 |
到中小微企业基层服务人数(人) |
2436 |
2478 |
3143 |
到500强企业就业人数(人) |
292 |
306 |
328 |
表3 学院毕业生就业单位去向一览表
第五部分 社会服务能力
一、专业设置
(一)优化专业设置
学校2016-2017年度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通讯、社会工作等28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管理、会计电算化、建筑设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学院在校生规模最大的五个专业,土建类是学院的龙头专业。专业结构与广东省和茂名市经济增长点的需求相匹配,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文、理、经济、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序号 |
服务面向 |
专业大类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制 |
备注 |
1 |
区域特色产业 |
54 |
540101 |
建筑设计 |
3 |
|
2 |
区域特色产业 |
54 |
540301 |
建筑工程技术 |
3 |
|
3 |
先进制造业 |
54 |
540402 |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 |
3 |
|
4 |
区域特色产业 |
54 |
540501 |
建设工程管理 |
3 |
|
5 |
先进制造业 |
56 |
560102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3 |
|
6 |
先进制造业 |
56 |
560103 |
数控技术 |
3 |
|
7 |
先进制造业 |
56 |
560113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3 |
|
8 |
先进制造业 |
56 |
560302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3 |
|
9 |
先进制造业 |
56 |
560702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3 |
|
10 |
区域特色产业 |
57 |
570201 |
应用化工技术 |
3 |
|
11 |
区域特色产业 |
57 |
570203 |
石油化工技术 |
3 |
|
12 |
区域特色产业 |
57 |
570205 |
精细化工技术 |
3 |
|
13 |
现代服务业 |
59 |
590101 |
食品加工技术 |
3 |
|
14 |
现代服务业 |
59 |
590107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3 |
|
15 |
区域特色产业 |
60 |
600202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3 |
|
16 |
先进制造业 |
61 |
61020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3 |
|
17 |
先进制造业 |
61 |
610210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3 |
|
18 |
先进制造业 |
61 |
610301 |
通信技术 |
3 |
|
19 |
现代服务业 |
63 |
630102 |
税务 |
3 |
|
20 |
现代服务业 |
63 |
630302 |
会计 |
3 |
|
21 |
现代服务业 |
63 |
630501 |
国际贸易实务 |
3 |
|
22 |
现代服务业 |
63 |
630701 |
市场营销 |
3 |
|
23 |
现代服务业 |
63 |
630801 |
电子商务 |
3 |
|
24 |
现代服务业 |
64 |
640101 |
旅游管理 |
3 |
|
25 |
现代服务业 |
64 |
640104 |
景区开发与管理 |
3 |
|
26 |
现代服务业 |
64 |
640105 |
酒店管理 |
3 |
|
27 |
现代服务业 |
67 |
670202 |
商务英语 |
3 |
|
28 |
现代服务业 |
69 |
690101 |
社会工作 |
3 |
|
表4 学院专业点分布情况表
(二)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学院开设专业如建筑工程技术、数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均与茂名地区支柱产业的相关专业相衔接,学院开设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如电子商务专业、旅游专业等,与茂名市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规划相匹配。同时依托行业企业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着眼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依托依托广东省智能化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精细化学品(粤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茂名市自动化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茂名市精细化学品工程研究中心、茂名市烘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茂名市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茂名BIM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企业技术攻关,助力企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
(三)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1.统招计划报考上线率与第一志愿上线比例。
(1)统招计划报考上线率。2015年学院计划招生5300人,实际招生5789人;2016年计划招生5770,实际招生5648人;2017年计划招生5700人,实际招生5840人。
2.不同起点招生。2016-2017学年招生录取5648人。其中,普通高考录取3997人,占70.77%;高职类3+证书录取1517人,占26.86%;中高职三二分段录取76人,占1.35%。
图11 学院2016-2017学年不同起点招生比例
3.生源分布地区。学院2016-2017学年招生录取5648人,其中,1752人(31.02%)来自茂名本市,5616人(99.43%)来自本省,32人(0.57%)来自外省(市、自治区)。
生源分布 |
人数(人) |
比例(%) |
茂名本市 |
1752 |
31.02 |
广东省内 |
5616 |
99.43 |
外部省(自治区) |
32 |
0.57 |
表5 学院2016-2017学年生源分布地区情况表
二、向政行企提供技术服务情况
学院坚持面向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创新社会服务组织结构和科研与社会服务组织模式。结合优势学科与专业特色,面向政府行业企业,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应用开发推广服务平台;主动面向政府、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以及政策咨询服务,积极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作用。
学院通过网络、微信等工具广泛发布申报信息,借助讲座和培训指导申报撰写和学习申报经验,引导和鼓励教师申报项目和奖项,培育科研团队,吸纳更多师生参与项目研究;学校2017学年获省级教研、科研项目2项,市级项目22项,院级项目10项,省级项目下达经费17万元,市级项目下达经费12.3万元,横向课题1项,到账经费达16.6万元;获专利授权3项,分别是《一种果实固定机构》(授权号:ZL201520898205.6)、《一种灯笼桂圆肉的自动生产设备》(授权号:ZL201521091574.0)和《鲜果龙眼自动去壳去核机》(授权号:ZL201621153645.X)。
类型 |
级别 |
名称 |
数量 |
经费(单位:万元) |
纵向
项目 |
省部级 |
2017年省质量工程项目-“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德育融合研究 |
1 |
2.0 |
广东省科技厅2017年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灯笼龙眼肉自动化加工设备的研制与应用示范 |
1 |
15.0 |
市级 |
茂名市科技局项目 |
18 |
10.0 |
茂名市社科联项目 |
4 |
2.3 |
院级 |
学校立项项目 |
10 |
4.5 |
横向项目 |
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水中阴离子的研究与应用 |
1 |
16.6 |
表6 学院2015-2016学年教科研情况表
三、社会服务情况
学院坚持“立足茂名,面向广东,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定位,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参与、服务区域发展,为区域提供智力咨询支持和培训服务。
【案例9】提供咨询服务,发挥智囊作用。学院坚持“立足茂名,面向广东,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定位,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参与服务区域发展,为区域提供智力咨询支持和培训服务。思政部和土木系共两位老师被茂名市人大常委会新一届立法咨询专家聘为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类专家及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类专家,为茂名法治社会建设发挥智囊作用。
图12 学院经管系警务礼仪培训现场
【案例10】共建实训基地,服务茂名农村电商发展。学院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是与多家企业共建的产、学、研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由创客空间、产品展厅、物流仓储三大平台组成。实训基地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创业思维、孵化初创框架”为指导,结合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学院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积极研究电子商务创新模式。该基地已与茂名市高新区圆梦园电子商务孵化园、茂名市茂南区电子商务孵化园、湛江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湛江市德信物流有限公司、茂名市百川科技有限公司、茂名市振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起校政企合作平台,成功孵化两间初创企业,均由学生经营:茂名市佳缘贸易有限公司、唯食猫鲜果贸易有限公司。该基地还承担了茂名市部分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创业意识培训任务,为推进茂名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案例11】发挥团队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学院茂名市精细化学品工程研究中心董利、王春晓、黎春怡科技团队成员主持研发的《一种从芒果叶或橘叶中提取防晒物质的方法》(授权号ZL201310732855.9)与广州旭林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签订了转让合同,转让金额为10万元。专利采用连续pH提取法替代传统单一pH提取法,成功地简化提取步骤,缩短提取时间,并使防晒成分得率比原来提高40-60%,有力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图13 学院化学工程系教师为广东奥克新员工开展培训
【案例12】 组建实践服务队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17年暑假期间,学院组建多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学生深入电白区羊角镇罗浮村、信宜市合丫口小学等地区开展大学生支教活动,为留守儿童得到更多关爱贡献力量;以募捐书籍为平台,开展快乐阅读培训、关爱支教、拓展科技读物等配套活动。因表现优异,被评为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2支志愿服务队获广东省“精准扶贫”志愿服务队称号。
图14 2017年暑期三下乡活动剪影1
图15 2017年暑期三下乡活动剪影2
图16 茂名日报报道学院与罗浮小学“圆梦书柜”合作基地挂牌启动
【案例13】开展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根据学院党委统一部署,积极做好学院精准扶贫点信宜市池洞镇池洞村的扶贫工作。通过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了解贫困户生活情况、察看扶贫组扶贫开发项目,提出建设性建议,商量脱贫办法。在学院领导重视和学院扶贫组一年多来的指导帮助下,学院帮扶点贫困户基本找到脱贫办法。目前已有42户脱贫,完成危改房27户。
图17 赴学院精准扶贫点信宜市池洞镇池洞村开展扶贫工作
【案例14】 邀请全国技能大师,开展工匠精神培育讲座 。学院邀请全国操作技能大师、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来我院作“弘扬工匠精神 培养技能型人才”专题讲座,张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介绍20多年来主持完成的多项技术改造革新项目的基本情况,解读李克强总理关于工匠精神的讲话及国家有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系列政策,使同学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认知和理解。学院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工匠精神培育相关项目研究工作,成功申报广东省2017年度高校党建研究会课题《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项目号:2017GZYB040)与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院校德育融合研究》(项目号:2017JKDY26)等两项省级课题。
图18 全国操作技能大师、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作“弘扬工匠精神 培养技能型人才”专题讲座
结 语
学院在广东省教育厅以及茂名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科学制定学院“十三五”总体规划以及党的建设、基本条件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校园文化以及各系(部)“十三五”专项规划,确立了特色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学院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创新强校工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落实,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管理水平、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粤东西北一流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