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共产党简史》
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指定选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开课年级:大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开设
学分学时:1个学分,16学时
二、课程设置依据和性质
(一)设置依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1〕8号)
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提到: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4.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确定的大学阶段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面向我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类选择性必修课。课程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为基本脉络,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讲述中国共产党如何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进入新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三、课程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定位
《中国共产党简史》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近代中国是怎样根据历史的必然走上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的真理。
本门课程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奠定夯实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认识党史、国情,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弄清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己所应担负的历史责任,在课堂与实际生活中践行党史精神,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具体目标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系统教学,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逐步实现三大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脉络,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历史成就与历史经验;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克服千难万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了解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与高尚情操。
(2)能力目标
深刻领会“四大选择”,亦即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历史和人民怎样经过艰辛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一步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通过课堂教学,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解决现实社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3)素质目标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历程和时代特点。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寻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振兴中华民族的历程,从而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促进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充分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历史意义。
四、课程内容及教学重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和早期斗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背景、早期斗争和重要人物。
(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讲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思想和方针政策,分析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介绍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要事件、思想和方针政策,探讨其历史经验教训。
(四)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讲述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思想和方针政策,分析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五)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介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探讨其历史经验教训。
五、教学方法及安排
(一)教学方法
1. 课堂讲解:采用讲授、讲解、演讲、报告等形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掌握其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或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从而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怎样能继续成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3. 小组讨论:在教师统一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探讨,鼓励学生发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观点,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 模拟实践:通过模拟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过程、红色革命遗址实地考察等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历史事件和理论,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安排
章节 |
课时内容 |
课时 |
备注 |
一 |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二 |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
1 |
课堂讲授,讨论 |
三 |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四 |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1 |
课堂讲授,讨论 |
五 |
为新中国而奋斗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六 |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1 |
课堂讲授,讨论 |
七 |
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1 |
课堂讲授,讨论 |
八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九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发展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2 |
课堂讲授,讨论 |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1. 平时成绩:通过课堂表现、出勤率、平时作业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占总成绩的50%。
2. 期末成绩:采取灵活的考查形式,考察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占总成绩的50%。
七、课程资源
1. 教材选用:使用高等学校普遍适用教材,即《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中共党史简明教程:大学生版》。本教材为大学生学党史普遍适用性教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出版。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如中国共产党的官方网站、各类党建公众号等,提供相关历史资料和信息。
3. 社会资源: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邀请革命英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代表、革命英烈的后人、红色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劳动模范等来校作相关讲座或报告。
4. 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开拓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红色文化博物馆等,厚植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学生做可以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