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任务
三、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五、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六、课程实施
(一)教材选用或编写
(二)教学方法建议
(三)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教学团队
七、其他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时数: 36 学时
课程学分: 2 学分
课程代码: 07010019
课程管理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学生
开设学期:二年级第1学期
选用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版)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精神而设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前两次飞跃为重点,全面把握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系统阐释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课程任务
开设本门课程,是为了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各阶段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三、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突出本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功能,不仅帮助学生把握基本原理,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做到以理服人,充分发挥理论的力量,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所应有的基本政治素质和相应的能力。
本课程课时数36学时。
四、课程目标
第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教学主题,通过讲清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阐明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三条特色道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的讲授,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第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大学生能够系统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树立正确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懂得为什么只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为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方向。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能力。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把握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理论成果的产生背景、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重大意义。
2.学生能明白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更是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所应遵循的方法、原则。
3.学生能理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的分析中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实质与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4.学生能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分析中,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明确奋斗目标。
5.学生能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概括,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及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则是对我国发展思路的总体规划与总体设计的。
(二)能力目标
1.具有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正确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
2.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3.能够运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现状和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4.具有初步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1.个人情感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不怕困难与挫折,勇往直前的优秀品格。
2.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社会责任意识: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教学模块 |
教学章节 |
知识要求 |
技能要求 |
课时 |
1 |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
l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科学内涵; l 增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的理解; l 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的认识 |
l 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社会革命和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l 领会实践和理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规律,提高将自身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自觉性; l 增强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
2 |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
l 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l 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l 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l 领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l 运用科学的历史唯物史观科学评价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 |
3 |
3 |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l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l 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 |
l 领会中国革命的艰难,学会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抗挫能力 |
4 |
4 |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l 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l 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历史经验; l 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
l 领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必然性,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
4 |
5 |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l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l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l 学会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
4 |
6 |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
l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l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 |
l 学会从社会背景中认识和分析问题 |
4 |
7 |
邓小平理论 |
l 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l 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
l 学会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 |
4 |
8 |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l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l 准确理解“三个代表”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
l 领会党的建设的核心观点。 |
4 |
9 |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
l 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 l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
l 运用和谐的观点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
4 |
10 |
结束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
l 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l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并用实际行动坚持和谱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
l 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
2 |
六、课程实施
(一)教材选用或编写
课程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版)。
参考书目:《毛泽东文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谈“一带一路”》《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二)教学方法建议
1.本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从社会现实,学校环境和学生实际出发,避免空洞说教。
2.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创设一些模拟场景,帮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三)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期末考试:闭卷统考,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幻灯片、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强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库。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利用学生社团和校园活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以学院学生社团为支撑,进行一些主题活动,将娱乐性教育性融为一体;也可以借助于学院的文化节、技能大赛等活动,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五)教学团队
素质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八个统一”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强化主体责任意识,积极修为,努力将课堂作为发挥自己作用的主要岗位阵地,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最好是中共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教。
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
专业背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相关、相近专业。
七、其他说明
本标准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制定,适用于高职各专业;根据我院高职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内容要求编制,根据教材的修订将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