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专题旧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速导航旧 >> 创业专题旧 >> 正文

    谈及大学生创业,往往会忽略对“大学生”这个主体的界定:到底讲的是在校的大学生?还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抑或是毕业后几年的大学生?大学生创业的这三个不同时机所面对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迥然不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校大学生创业首先要面对上课、考试的时间限制,除了极少数类似比尔·盖茨那样的“天生我才必创业”的特例,绝大多数有创业意愿的同学还不能“壮士断腕”休学创业,而要努力做到二者的平衡。这个时期比较适合选择那些投入小、门槛低、周期短,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创业项目,因为在校生自身的创业资源和各方面条件都不充分,过于急功近利,搞不好就血本无归,还耽误了学业。

  这时的创业活动主要是对自身创业能力的历练,带有“职业探索”的性质,有这样几种情况比较普遍:一、校园代理或团购。大学生身处校园内部,最能体会周围人的消费偏好。大可以选择代理一些学生普遍需要的产品,做自己“一亩三分地儿”的分销。这种项目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用的就是课余时间,团购物流也是在宿舍楼、教室之间,方便快捷,只要产品性价比不错,还是相当有市场。校园代理可能直接的利润不是很高,但毕竟是走出了“做买卖”的第一步,是非常有益的商业锻炼,很多成功的大企业家大学期间都做过校园代理。二、网络创业。大学生没资金,没社会资源,正好扬长避短,在网络世界一展身手。最近就出现了一个大学生创办的网站——逃课网,据说点击量巨大,网站办得风生水起。同时,今天电子商务如火如荼,支付和物流的第三方服务也逐渐成熟,只要把握好市场脉搏,筛选好进货渠道,建设起自己的网店特色,就大有可为。义乌商学院的同学们几乎人人开淘宝,不时涌现出创造不菲佳绩的榜样。三、文化创意类项目。在校生社会经验少,阅历浅,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城府同时也就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更能天马行空、创意无限。这个领域拼的是知识和想象力,属于典型的“知本为王”的轻资产创业。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文化创意经济的今天,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意产业可谓是顺乎潮流,得天独厚。

  还有一种情况是指大学生毕业时就不找工作,直接“自主创业”。虽然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但是据笔者了解,很多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都对此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和行业经验,人脉资源不足,资金积累更是少得可怜,对商业运作的各种规律和所谓潜规则也往往知之甚少,这时盲目创业,很难承担压力和挑战。所以,俞敏洪、张朝阳、雷军、周鸿祎等企业家都明确表态:不主张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

  笔者认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府政策导向没有错,关键是大学生自己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不能依赖政策优惠而无视市场竞争的残酷。竞争对手可不会因为你是大学生创业就心慈手软。所以,选择这个时机创业的大学生要有一种清醒的审慎,不能有了一个自以为剑走偏锋good idea,就为创业而创业。

  一般而言,此时比较适宜创业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在校期间做的项目仍有较大发展潜力,一毕业正好从兼职创业自然过渡到正式注册公司,规范化运作。二、拥有极具市场潜力的专利技术成果,时不我待,自己也为此作过较为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能力准备,虽然初出茅庐,也值得勉力一战。三、发现了难得的市场空白,商机稍纵即逝,不可错失,这时就要寻求弥补自身不足的合作伙伴,团队创业,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如果有创业理想的毕业生不属于以上三种或者其他非创业不可的情况,笔者建议还是少安毋躁,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妨怀揣创业目标,先进入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就业,做个有心人,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务轻重,经过3~5年的工作,既能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修炼为人处世之道,还可以有意识地全面了解公司运作的各个流程,建立行业人脉关系,提高自己处理各种企业问题的技能,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总结其他公司起起伏伏的成败经验,并跟踪把握行业走势,做到未雨绸缪,为下一步独立创业积累经验。一旦条件成熟,就可以厚积薄发,顺势而为,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

  据统计,企业高管离职创业的成功率是平均水平的5倍。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创业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