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教授谈"党员干部如何达到'十二字'要求"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群众路线大讲堂栏目。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中,在这一活动中,中央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十二字”要求,为什么会把这十二个字作为活动的总要求,我们又该如何来理解它呢?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该如何参照这十二个字呢?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著名党史专家、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教授,由他为广大网友解答上述问题。有请梁教授。
[梁 柱]:我很愿意和同志们、朋友们进行交流。现在我们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像刚才主持人所说的,在这个活动当中,贯穿了一个基本要求,叫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我们也可以把这十二个字叫做对党员干部的“十二字”箴言。
为什么要贯穿这样一个要求呢?首先就是这场教育运动可以说是因为我们党的建设,我们国家政治生活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选定了群众路线这样一个教育活动,是很有针对性,很有现实意义,对我们党提高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为民执政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任何政治集团、政治力量,它的盛衰兴亡都和群众的关系相联系的,就是说能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能不能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就决定它的盛衰兴亡,而我们中国共产党和过去的运动,历史上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思想,过去的运动都是少数人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也就是说,我们作为这样一个运动的指导者,是没有任何私利的,是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来从事的。所以,它和群众之间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是一切都为了群众。
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为什么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包括失败之后,我们仍然能够胜利?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是代表群众的利益,为群众谋利益的,党和群众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血和肉的联系,是土地和种子的关系。
现在就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始终保持这样的关系,特别是在现在的条件下。如果在革命战争年代,环境逼着我们要依靠群众,现在进城了、做官了,能不能继续保持,这是个极其严肃的问题。鱼不能没有水,鱼失掉水就要死的,但水可以没有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做到不脱离群众。应该说,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多次的教育活动有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活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党风上存在的问题,这是现实。我们党不回避。现在进行这样一次教育活动,靠什么?我想,这就是“十二字”方针所体现的,保证通过“十二字”方针的贯彻,使这场活动不走过场。我想,这是我们结合党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结合 这场教育的内涵的意义,来要求这样做的。
我们党能不能做到呢?我想这是第二个理由。我们党有90多年历史形成的优良的党建传统作风,有着丰富的党建经验。这个经验概括地说,就是通过过去所积累的,通过整顿党风的这种形式,或者说把经常性的教育和阶段性的重点教育结合起来,我们经常都要进行党的建设、党风教育,但是,在一定的时候,要重点解决一些问题,这就是整风。
整风里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我批评的武器来改掉身上的毛病。我们党有一个很好的传统,这个传统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说,就叫做能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刚才说了,我们党是一切为了群众的,为了群众我们敢于坚持真理,为了群众我们勇于修正错误。作为一个党,它是生活在社会里,它不可能在真空里生活。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各种思潮、各种旧的习惯势力、各种诱惑会影响我们党,党不是天生的政权,通过什么保持我们的政权呢?总结经验。总结经验里面就包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十二字”做法就贯穿了一条,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学习文件,认真地联系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工作,运用批评的武器,来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所以,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有这个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最有生命力的武器,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刚才说了,过去我们也进行过一些教育活动,但是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来说,我觉得,我们是淡化了、丢失了、忽视了自我批评的武器。
十八大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今天能不能够使这个教育活动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而有实效,就要通过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严肃的而不是任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我想这“十二字”要求是贯彻了这样一个精神。
第三,所以要提出这“十二字”,我想我们还贯穿了一个对党员干部觉悟信任的基础。我们党,包括党的中高级干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还要相信,他们中间的多数人是有觉悟的,党性没有完全泯灭,他们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他有醒悟,有认识,我们都欢迎他改正错误,这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就是对犯错误的同志,我们绝对不搞不教而终,我们都给他机会,使他通过学习、通过教育,能够认识自己身上的毛病,痛下决心。我想,只要不讳疾忌医,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就比较容易回到党的路线上来。
我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认识了错误,就是改进错误的一半。这是很有道理的。如果采取文过饰非,回避问题,不敢承认错误,那就是不可挽救,那就会失掉机会。我们党有了这样一次教育活动,给有这样那样问题,也包括有严重的问题的同志一次机会,希望他能够通过学习,认识问题,回到党的立场上来。所以,这十二字要求,我认为是我们中央基于这次活动的重要性,基于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基于对有这样那样错误的同志,要给予他们治病,给予挽救,而采取的这样一个措施。这样一个措施,怎么来看它的针对性、指向性呢?
刚才说了,中央提出这“十二字”要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向性。对于党来说,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但是,随着新的历史条件,即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中国在内,经历过重大的挫折,比如有过文化大革命。在纠正这个挫折的时候,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有些人就有可能由于过去这种挫折,对于历史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正确的总结经验,而把改革开放是看成谋取个人私利的一个机会。再加上,在国际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一个低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在国际形势表现为一个特点,就是西强东弱,所以,就有一些人会向往西方,会追求享受。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事业在前进,但是,不能不带来党风方面存在的新的问题。
我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同志对当时已经出现的腐败现象明确指出,可以说是尖锐地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攸关党的生死存亡问题。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仅仅一两年时间,有相当多的干部就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势很猛,如果不加以有力地制止,那么,我们党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就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问题。在这方面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采取了许多措施,遏制了这样一股风,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应该说,这股风今天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所以,今天提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要使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明确党要为民,要务实,要清廉。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违背的,就是我们要反对的四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反对四风,可以这样说,他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推波助澜。官僚主义所表现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必然会表现为形式主义,不了解实际,不了解群众的要求,就会满足于摆花架子,表面的轰轰烈烈,空喊口号,说大话、空话、假话,搞形式主义,而官僚主义表现的另外一方面就是特权思想、特权作风、特权享受,这一方面,就必然表现为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可以说,官僚主义必然导致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也对官僚主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官僚主义也是产生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重要根源。而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又进一步加深了官僚主义。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部分领导干部当中,他们追求的、他们的兴趣是在于个人的升迁,想着自己到年限了,能不能再提,而不是想着老百姓。他们想的是个人的政绩,不顾环境、不顾资源的浪费、破坏,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不顾子孙后代,搞个人政绩。他们漠视群众的要求,高高在上,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等等。应该说十八大以后,对于这种不正之风,中央采取了一个很重要的许诺,就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这是指政治局)首先不做,这是政治局庄严许诺,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赞同、支持。
但是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一种现象,这样做虽然取得了效果,但是现在出现某些人找方法来对付政策。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出现的矿泉水瓶装茅台酒,因为不让喝茅台酒了,就把茅台酒装在矿泉水瓶里,不让上高级饭店了,吃不到山珍海味了,就在一个秘密会所里面,或者在机关内部食堂里面照样山珍海味。这种情况我们能不能看到问题的实质呢?我想,一个,这是多年养成的一个坏的毛病,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痼疾,有了它的顽固性,好像不大吃大喝,不享受,不利用公款来吃喝,就活不下去了。第二个,就说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已经成为一个惯性力量。不管你采取什么措施,他都想遍了方法来对付你,换个花样,照吃不误。第三,这里面,我觉得,根据我的分析,就不仅仅是一个享受,不仅仅是个吃的问题,这种奢靡之风还反映了,它是通过这种活动进行官官相护、钱权交易,甚至权权交易,成为这种交易的润滑剂。这就是问题的严重性。
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我们就会远远地脱离老百姓。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对谁都适用的,并不因为你是共产党,你就不适用了。在这次活动中,对于这种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就要解决一个“我是谁”“为了谁”的认识。究竟我是谁,现在对一些人来说有兴趣的是当官,我是官员,以此为荣,他忘记了,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是谁?必须明确一点,我们历史的主体、我们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是你这个官,是人民群众,要摆正这个关系。而作为一个党员,或者党的领导干部,你应该永远是人民的儿子,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权力是人民委托给我们的。
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里应该说一下,我们《宪法》的很核心的一条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民还不可能亲自掌握权力,还不具备这种条件来直接使用权力,权力就委托给利益的代表者为他们行使权力。这个利益代表者是谁呢?那就应该是共产党、人民政府和它的工作人员。主人还是人民。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个关系。只要有这样一个认识,就会把自己永远摆在为人民服务这样一个要求上、岗位上。如果不是这样,认为我就是我,我就是官,那么,就必然不能解决为了谁。一定会把小我大大膨胀,我就是我,我就是为我服务。所以,我们要知道,任何权力都有两面性,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福利,也可以用来谋私利。我们怎么对待权力?通过这次教育活动,应该真真切切地解决我是谁,你和人民群众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怎么摆对这个位置,这样才能解决为了谁,不然就会为自己,为个人谋私利。现在有些人,一当官就是裸官,把老婆、孩子、亲属先安排到国外,等他捞够了,他也开溜,这种情况就是说明他完全颠倒了自己和人民的关系。所以,要摆对这个关系。
上面所说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存在的这种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般的作风问题,而是同理想信念的思路相联系的。毫无顾忌地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谋私利,这种人虽然是极少数,但是在人民群众当中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败坏了我们党的声誉,败坏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所以,和理想、信念思路相联系的,而且也是和利益相联系的,不但是一种作风问题,是和谋取个人私利相联系的,这就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借此,我们就要求“照镜子、正衣冠”,首先要有这个要求。古往今来,一切政治家,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关于照镜子、正衣冠,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照镜子、正衣冠就是他说的。李世民作为一个有作为的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能够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这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皇帝很不容易。魏征是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敢于进谏的清官。他敢于讲话、批评,有一次去见唐太宗,唐太宗一看这个老头来了,正在玩的鸟就放在皇袍里面,如果魏征看到他在玩,就会批评他玩物丧志,于是他赶紧把鸟藏在皇袍里面,魏征很可能看到了,所以向他没完没了地报告,走了以后,唐太宗把鸟拿出来,鸟已经闷死了,这说明皇帝还是有顾忌的。当魏征死的时候,他就发了这样的感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现在魏征没有了,我就失掉了一面镜子。这个话就成为对帝王和领导者自律的一个千古名言。当然了,对唐太宗来说,不管他是以什么为镜,以铜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他是为了维护李家的统治,使李家天下能够万古传下去。
现在不同了,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当然要借鉴历史,我们这个镜子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思想理论和共产党人的宗旨。一个党员,应该时时有党章的观念,党章所规定的,我们党是要干什么,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究竟是什么,一个共产党员的纪律要求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对照曾经举手宣誓过的誓思考下。对我们来说,一个党的领导干部应该心中有理想,对我们党来说现在面临着许多困难、许多挑战,但是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理想信念的失落。如果理想信念的失落,我们不能够加以纠正,不能唤回,那就是无可挽回的。我们作为一个党的干部,应该心中有理想,手中有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也包括知识,应该肩上有责任。时时想着,给你安排到这个岗位上,你是要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应该眼中有群众,永远想着老百姓,不能忘记天下苍生。而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想到,领导干部的岗位永远是为人民服务的。
[主持人]:说得非常好,永远是为人民服务,正如刚才梁老师所说,做到心中有理想,手中有知识,眼中有百姓。今天非常感谢梁老师给我们带来对这“十二字”的全面解析。谢谢您给我们带来的分享。谢谢梁老师。
也正如梁教授所说,这“十二字”的确贯穿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全过程。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我们的群众路线大讲堂栏目还将继续播出,也欢迎您的持续关注,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的,感谢您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