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深度解读新基建

  • 作者:

  •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68017

  • 浏览:

  • 发布:2020-03-11 00:00:00

摘录于: “今日头条”-《深度分析“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IIoT、物联网IoT梳理

        新基建的意义在于它是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必经之路,是一切改革转型的基础。如果说伟大复兴是一座世纪大厦,那么新经济就好似大厦的建筑材料,新基建就好比大厦的地基。正因为新基建如此重要,这篇文章我们对它进行层层剖析。

上篇文章,我们谈到《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点名的“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数字基建”时代的核心》。

本周,以“数字基建”为支柱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升温的速度超乎想象。

按照时间,由近及远:

l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l2月23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l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l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0天内,中央级别的政府会议4次直接或间接提及“新基建”,频率可谓史无前例。

其实,“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

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代表什么?它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乘数效应和撬动效应的“杠杆”,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GDP、增加就业、促进发展。

到底什么是“新基建”?

新基建与“铁公基”和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时代有着本质不同,被赋予了新的科技内涵,虽然中央相关文件中还没有给出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范围,但根据官媒盖章,其主要包括7大领域:

1.5G基建

2.特高压

3.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4.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5.大数据中心

6.人工智能

7.工业互联网

 

 

为什么中央如此重视新基建?

新基建的意义在于它是开启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必经之路,是一切改革转型的基础。如果说伟大复兴是一座世纪大厦,那么新经济就好似大厦的建筑材料,新基建就好比大厦的地基。

因为新基建如此重要,这篇文章我们对它进行层层剖析:

各个省市纷纷发布的重点基建项目清单,这部分内容值得IoT圈内人仔细研读,在本文中我将重点省市的基建项目进行了汇总和整理。我们将一起近距离观察,其中哪些内容与数字基建高度相关,如何共同把握数字基建的新机遇?

其次,在新基建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普遍关心的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将会出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最后,数字基建也需要被理性看待,这一次的基建投资,与2008年4万亿相比,有哪些旧经验值得吸取,有哪些新变化值得关注?

01

 

有些省份虽然公布了重点项目清单,但尚未公布具体投资总额。因此最后的总投资数据不会止步于48万亿,以目前的情况分析,突破50万亿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50万亿是什么概念?

如果做个简单对比,2019年我国GDP总量为99万亿元,相当于拿出去年一半的GDP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在重大机遇面前,我们值得花些时间认真整理和分析。

因此我下载了重点省市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并将其中的精华内容进行提炼,放置于文稿之中。每个省市信息的最后,我都附上了原始信息的链接。文末还提供各省市的基建项目清单压缩包供你下载。

在这里,我重点关注的10个省市包括:北京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深圳市、广东省、福建省、重庆市和四川省。

【深圳市】

深圳市发改委印发了《深圳市2020年重大项目计划》。深圳发改委公布的名单显示,共有487个重大项目。

其中包括:轨道项目45个;总部项目3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生命、生物、医疗、健康产业项目18个;产业园、生产线、研发中心项目122个;文化地标15个;学校项目24个;医院、颐养院项目28个;城市更新项目48个;人才安居房项目11个;商业地产项目5个;文旅项目8个;物流园区、冷库项目10个;基础设施项目48个;交通设施项目58个。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深圳市2020年重大项目计划》项目清单的通知:

http://fgw.sz.gov.cn/yddsjw/fzgggz/zdxm/202002/t20200221_19022172.htm

【广东省】

广东省发改委也发布了2020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涉及交通轨道、民生市政、产业建设、教育医疗等项目,其中基础设施工程443项,公路工程95项,铁路工程37项,机场工程9项,港航工程26项,能源工程71项,水利工程24项等。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

http://drc.gd.gov.cn/ywtz/content/post_2915278.html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各地启动的这些投资项目并非针对疫情而来,是在年度计划中本来就有所安排。

总体上感觉,从现已公布的重点项目清单来看,有些省市没有公布投资总额,还有一些省份具体数据不够详实、名单不够清晰。

从时间进度上看,2020年部分省市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在某种层面是一个“计划”项目规模,并不会在2020年一年内全部落地,很多需要未来多年建设。

如果只看2020年将要付诸实施的投资规模,确实有所增加,但更多的是投资节奏前移。

根据中泰证券的分析,由于各省市公布的重点(重大)建设项目投资清单并未详细揭示各方向投资金额,仅从项目数量占比来看,2020年的基建项目投资数量相比2019年总体稳定,只有部分省市略有增加。

我们以中国最发达的省份广东为例。

广东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公布的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最高的省份。

21世纪经济报道根据广东省发布的2020重点项目投资列表,梳理出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及可能涉及的金额如下:

项目 涉及金额(亿)

5G基站 148

特高压 168

城际和城市交通 9069

新能源充电桩 89

大数据中心 105

人工智能 434

工业互联网 10

从上表数据中可得出,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涉及金额约为1万亿,占广东省计划总金额近17%,在比例上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涉及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金额超过90%,而这一领域严格上来说其实并未包含在中央提出新基建的范畴中。若剔除这一项,则剩余新基建项目投资金额仅占1.6%。

因此,如果对目前的新基建进行提纯,可以看到其中存在不少水分,真正与“数字基建”直接挂钩的比例堪忧。

关于数字基建的“提纯”真相,我们在本文第3部分,将会展开详述。

 

02

新基建时代,谁被淘汰,谁被青睐?

根据海外市场的成熟经验,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一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个人生活、企业生产,甚至政府、军方的工作方式都会因此发生变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效率提升。

这次新基建的推进,也会带来一轮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

 

 

从政策环境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转型的主基调,以及阶段性逆周期对冲政策加码必要性增加的条件下,数字基建有望迎来更为密集的政策倾斜。

 

IIoT】

正如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工业互联网IIoT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如果从工业互联网的角度,将“数字基建”进行解析,包括各种核心工业软件、底层的实时数据库、工业物联网终端设备、边缘计算设备、工业物联网平台、工业人工智能应用…都是各个行业都会用到的数字化共性基础设施。

按照工信部的规划,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将按照“三步走”的战略推进,2025年属于第一个规划期,重点是进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

2019年8月,经过一年多对申报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的考量审核评审,工信部发布“2019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公示”,最终评选出十大“双跨”平台。

2020年2月,工信部正式对外公布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涵盖网络、平台、安全三个层面,共81个项目。

对比2019和2018年的试点示范项目可以发现,2019年的工业互联网项目内涵有所提升。

首先,5G+工业互联网”的方向是首次提出;

其次,平台层面细化为新技术融合应用、数据集成应用、模式创新三大方向;

第三,安全层面项目数量同比大幅增长。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存在着多种名词,一直没有清晰的边界和区分,很多时候被混为一谈。

随着“数字基建”时代的来临,共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在这个过程中亦将被不断的提纯,工业互联网的层次划分终将渐渐趋于明朗。

中央将工业互联网与5G、生物医药并列提出,我们可以将其视作一个统称。

从的现有体系来看,工业互联网涵盖工业物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两个板块,而且这两大板块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明晰:

工业物联网:侧重于平台能力,提供共性的数字基础设施,承载设备连接、资产管理、应用开发等能力,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能力,比如平台的承载能力、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营收以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服务费用为主。

产业互联网:侧重于应用能力,基于数字基建,提供各个垂直行业的应用服务与产业链运营能力。应用的提供方可以自己开发应用,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核心竞争力在于业务能力,包括垂直行业的专业知识和运营水平,营收以业务运营和服务订阅费用为主。

目前在制造业中推广IIoT的最大障碍,并非来自技术或者财务压力,而是来自于公司管理者和各级员工并没有对工业互联网创造的价值形成统一态度和认知。

普华永道在上一年度的制造业分析报告中通过调研分析认为,大约50%的制造企业无法定量评估IIoT创造的价值。不过有38%的受访者认为有效利用各种数据,有助于提升决策并降低成本。

现在这个情况正在进一步改观,随着工程师们对IIoT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和清晰,部署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障碍也会逐步降低。

根据微软近期发布的IoT信标分析报告,IoT用户在两年内的投资回报率预计可以达到30%。

03

新一轮基建,多大比例是数字基建?

如今的50万亿着实令人有些担心,是否会走当年4万亿的老路?其中有多大比例真正用于支柱型的“数字基建”?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穿越回2008。

当时,为应对汶川地震和美国次贷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实施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此后,人们一般称其为“4万亿计划”。

2008年11月,时任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会议认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4万亿元投资的重点投向和资金测算,如下图所示。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在4万亿元投资中,新增中央投资共1180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29.5%,主要来自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政府性基金、中央财政其他公共投资,以及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基金。

其他投资2820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70.5%,主要来自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企业(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银行贷款以及吸引民间投资等。

时间来到2020年。

这次的新基建中,有多大比例用于“数字基建”?

中泰证券统计了近几年新增地方专项债的投向。2020年新增的9000多亿专项债中,投入量最大的3项分别为园区建设、交通运输以及城市建设,其中包括轨道、产业园、新能源等在内的广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约2400亿,而交通运输、农林水等传统基建项目总投入则接近5000亿。

新型基础设施占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的比重从2018年的15%,提高到2019年的33%,占比在不断抬升,但总体规模仍然有限,未来空间仍较大。

根据国泰君安的分析,在政府基建投资中尚未有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统计,但可以从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细分项目中窥见一斑。

目前存量PPP项目总投资规模大概17.6万亿元,其中“铁公基”是大头,约7.1万亿元,占比接近41%。规模排在第二位的是房地产、土储相关,约3.4万亿,占比20%左右。医疗卫生有3000亿左右的项目,占比1.7%。

“数字基建”占比仅有0.5%,规模不足1000亿元。“广义新基建”项目,如轨道交通、园区开发、垃圾发电等,在PPP项目库中大约2.6万亿,占比14.7%左右。两者加总大概占整个PPP库的15%左右。

广发证券的分析团队也得出相似结论。

 

虽然与动辄上万亿的传统基建项目相比,这样的“新基建”规模并不突出,但仍应看到其巨大的撬动作用。

波士顿咨询公司曾经出版过一份名为《提供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数字经济》的研究报告,其中认为数字基建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它能创造就业、吸引人才和促进出口。

诸多的利益相关方将围绕数字基建发挥自身作用,以乘数效应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

 

与文初新基建的3个层次相对应,“新基建”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新动力,内涵也更加丰富:

第一,数字基建是新基建的核心。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数字基建。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全球范围的网络连接终端数量大幅增加,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相融合,生成的数据呈现指数型增长,以这些新技术支撑的数字经济,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其次,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新基建的价值所在。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而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是新基建的重点。

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的工作重点中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出加强城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为发挥投资的最大效能,新基建对传统基建的改造和提升作用将更加明显。

 

本文总结:

1.数字基建是新基建的核心;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新基建的价值所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是新基建的重点。

2.在中国,推动信息技术革命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来自政府。新一轮数字基建高峰的到来,B端和G端的推动力强于以往。

3.新型基础设施占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的比重从2018年的15%,提高到2019年的33%,占比在不断抬升,但总体规模仍然有限,未来空间仍较大。

4.数字基建,或许不一定是大规模投资的实体设施,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角落、直接为生产经营带来乘数级产出,也具有基础设施的特征。

 

关闭